世纪80年代,那时候网络是什么都不知道,电话也很少,更不要说即时通讯工具了.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就是写信,特别是学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史上牛人创建了一种交朋友的方式,那就是写信给几个认识的人,然后让他们去写信给他(她)的朋友,这样循环下去,一个人就可以认识很多朋友。这有点象现在的手机短信息的群发可得到祝福那样。
青春期是充满幻想和期待的。荷尔蒙的作用,让每一个男性期待着有女孩子的信息。现实中的女同学是不敢去和她们交流什么的。一旦交流过密,那是犯大忌的。如果你和某女生多说几句话,那你得到的流言就是各种各样的:他们在谈恋爱了--他们关系有问题--他们一定有不正当的关系了--那女的怀孕了--看她今天没来上学,上次看见她去医院,一定是流产了.......这样的传言充斥着所有的男女同学关系中,还没有任何表达好感的机会,流言已经很好的作了一个屏障,那是不能逾越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友谊,一过了,那你就死得很惨。乡下的学校,闭塞又传统,甚至有些愚昧。在这样的氛围土壤下,青春期性幻想,那也只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进行YY,然后男孩子就自己进行一些自己感觉刺激又羞耻的游戏--自慰,这是男孩子到男人的过程。
因为这样的环境,当这样传信的交友方式盛传的时候,很多人偷偷的加入其中,还不能被家里人或者老师发现,同学之间也是心照不宣。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用这样的写信方式在表达着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追求。当自己的信发出去后,就是等待。那时候的等待充满着好奇,暗喜,焦虑和担心。不知道收到的信息是什么样的。在等待的那几天,男孩子忽然变得很深沉,不愿意说话,对于一些平常感觉很有趣的游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排斥感,甚至感觉到那很幼稚。这是男孩子在成长,青春期特有的表现方式。女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她们唧唧喳喳的讨论她们认识的男孩子,词语中必须是很鄙视的那种:那个男孩子很讨厌的,他老是写信给我,很无聊。话是这样说,神情中却是一脸自豪和喜悦。
那都是等待。我自己体会过等待的感觉。写信一般是给异性写,那好象是那个年代那个年龄的大孩子的标记。因为那个时候,人对异性充满着好奇。每天经过传达室的时候,就会和传达室老头表示出特别的友好,虽然自己很讨厌他那种慢吞吞的动作,一双绿豆眼睛色色的盯过往的女同学。虚伪在那时候学会了。等不到一封信,会去询问,甚至猜测是不是老头把信给藏起来或者是偷看了毁灭证据了。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内心期待着某种事情的发生。在等待中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故事的场景,人物,时间以及人物的内心体验都是那样的真实。所以青春期的人天生是编剧和导演。很多的白日梦写下来,一定是能感天动地的文学作品,因为那很真实,直指内心最深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