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
一个害怕冬天的人
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
万物萧条,万籁俱静,万念俱灰,这是我3年前的冬季。
我就像生活在一个黑屋子里面,永远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也体会不到友情的可贵。因为我害怕冬天,临近冬天我就想要逃避,不想过冬,曾经到南方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那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让我非常不舒服,所以我最终也没有选择到南方生活。但在回到家乡以后,寒冷的冬天还让我莫名恐惧,甚至连出门都不敢。我住在单位宿舍里面,除了上班和到食堂就餐以外,基本不外出;有时候别人走进屋子带进来一阵寒风,都会让我紧张半天。
·分析·
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
上面这段话是一位张姓小伙子的独白。
3年前,他和队友在攀登雪山时,遭遇雪崩,其中一名队友因为受伤过重在医院抢救后成为植物人,至今依然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作为领队的张先生,此后的日子里一直生活在痛苦与自责中,直到对寒冷、呼啸的北风、雪花甚至他人口中偶尔呼出的白气都产生了回避。这种恐惧感在前年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困扰。偏偏这时候,女朋友强烈要求和他一起去北方滑雪。他在到达滑雪场的当天因为实在无法克服心中的恐惧,浑身颤抖、大汗淋漓,最终撇下女朋友独自回到了武汉。
和女朋友分手后,张先生更加苦闷,变得自闭、多疑,整天独处一室,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应酬,几乎不再与外界联系。
2006年的冬天,他要求调动到南方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那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依然围绕着他,雪崩现场的惨状动辄就萦绕在眼前。失眠、多梦,白天精力下降,工作无精打采……无奈之下张先生来到心理科寻求治疗。
张先生的情况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的个人在遭遇到非同寻常的严重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后,延迟的或者持久的反应。
对于该严重创伤事件,当事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事件的详细过程反复纠缠于脑海中,甚至包括当时的温度、气候、风向、人们的呼喊、哭叫等,都成为当事人的噩梦之源。在此后的生活中,凡是面临与当时情景相关联的周年纪念日、气候等相似因素,都可能触发当事人产生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面对自己曾经出现的严重情绪波动,当事人也极力回避可能的刺激因素,然后回避的同时,还有所谓的“情感麻痹”表现,即个人好像对于任何事物都兴趣索然,对未来感觉没有希望,不愿意与外界交往,直至渐渐封闭自己。有些人还会用酒精甚至迷幻药物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治疗·
让一切重新开始
人们在面临巨大的创伤事件后,固有的价值体系常常处于巨大的落差中,无法面对事实的真相,不愿接受既成的事实。
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原本的安全性抱有极大的怀疑,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有可能面临灾难,内心充满不安全感,感到脆弱、无助。这种情况下,绝望、痛苦会如影随形,让当事人好像永远生活在困境当中。
针对张先生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
首先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向他表明世界还是可以被重新接纳的,至少在心理医生这里,当事人感受到安全。
其次,通过脱敏训练,帮助他从极度的情绪焦虑中走出来,逐步的适应应激环境。
第三,适当的意向训练,帮助张先生“安全”地体验曾经的创伤事件,并且不产生恐惧情绪。
最后,通过认知疗法改善他的认知,使他能够明白: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只要内心拥有宁静,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链接·
学一学——
冬天,为你的情绪“保暖”
测一测——
你有冬季抑郁症吗?
首先,加强日照和光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其次,当冬季出现阴天、雪天之时,人们应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再有,此时人们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此外,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
最后,在工作之余,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1、睡眠增加但仍白天困倦
2、焦躁
3、疲劳或精力下降
4、性欲减退
5、注意力难以集中
6、清晰思维困难
7、食欲增加引起体重增加,特别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
以上是冬季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如果您也有这些症状,那么,心理医生提醒您,应当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