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马德里时尚秀禁止太瘦的模特儿上台。主办单位规定,身体质量指数(BMI)低于18的模特儿不能参加走秀,(BMI, Body Mass Index = 体重(kg)/ 身高(m2))。
媒体报导,这项规定的精神是在对抗厌食症。
笔者还是医学生时,台湾没像现在这么繁荣,教授上课谈到厌食症,都会说:”这种病国内很少见”。
后来,社会进步了,人民富裕了,丰衣足食,营养过剩,体重控制成了公共卫生之重要课题。
维持标准体重是对的,因体重和健康息息相关。但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瘦”和”美”联结在一起。很多人减肥是为了健康,更多人减肥是因为爱漂亮,减肥几乎成了全民运动。而过度减重,却造成另外的问题--饮食障碍,例如暴食症、厌食症的急遽增加。
厌食症,听起来好像只是不喜进食而已,其实是一种严重疾病,不能等闲视之。
首先,她容易慢性化,不易康复;其次,预后不是很好,虽有50-70%的个案体重可恢复正常,死亡率却高达5-18%,体重越轻,病程越久,预后越差。
大家都以为厌食症只是心理问题。殊不知,一开始,的确是个案自己不想吃,等体重低到一个程度,造成大脑下视丘饮食中枢功能失调,却变成很难逆转的脑神经疾患,个案身体形象认知严重扭曲,即使瘦到皮包骨,还是认为自己过胖,不吃,也不饿,相当难治疗。
提及减重,除了饮食疾患外,关照的议题还包括”减肥药”。
最好的减重方法是均衡饮食及规律运动,服药减重不是健康的作法,尤其很多减肥药所含成份会影响脑神经化学物质,长期服用可能造成焦躁、失眠、情绪亢奋、忧郁、甚至幻觉、妄想,宜尽量避免。
本文提到厌食症,第三人称都用”她”,因厌食症个案九成以上是女性,这跟女性爱美喜减肥有关。
然而,瘦就是美吗?古代无照片,从艺术作品中可看出当时美的标准:东方社会,中国隋唐之时,社会丰裕,美女都是丰盈微胖的;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也未见瘦美女。
可见,瘦即是美,是媒体洗脑下的社会价值观。真正的美,应是匀称的,建康的。很赞成马德里当局这项明智,勇敢的政策。廿一世纪的美丽健康身材观,除了避免过重,也应包括避免过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