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乐观估计,这次地震的对人们的心理伤害影响,十年后,能渐渐进入康复期。
徐光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曾参加过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对中国侨民,旅日者,留学人员等的心理干预工作。
三个月内,是心理救援的黄金期
vingie:这次汶川大地震,有6000多学生死亡,占死亡人数的7%,数万学生死里逃生。地震给幸存的孩子们心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阴影。我和前方的记者进行了一些交流,很多记者们对孩子们目前的状况非常担忧。许多孩子表现出了不说话、失眠、惊醒、大喊大叫的状况。
徐光兴:这是对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如果不这样,反而不正常。突然遭逢这么大的灾难,孩子的心里绝对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救援。我们也应看到,有的孩子表现太失常,值得特别重视。
vingie:有一个女孩,被她同班的小男孩用双手刨了四个小时救出来了,但她右腿没有保住。孩子对记者有说有笑,很兴奋的样子。但记者担心,她以后生活怎么办?因为失去了腿。
徐光兴:她这种状况是处于暂时的的麻痹期。刚刚获救,又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爱护,此刻,她正处于爱的包围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获得这种关爱逐渐减少之后,自己要面对生活的时候,灾难的影响就会渐渐显现。
精神创伤分两种,一种是暂时性的,是一次性的冲击体验,症状几天至几周内可减轻或消失,康复的可能性大,称之为“应激障碍(ASD)”;另一种则是慢性的,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容易转化成抑郁症、焦虑症、妄想反应等心理疾患,称为“精神创伤后综合征(PTSD)”。
从临床看,重大灾难发生之后,约有25%的灾区群众会从暂时性应激状态转向PTSD。不失时机地在灾区开展大规模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尽早有效的心理辅导,才能及时为更多的人化解精神上的痛苦,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生。
vingie:您刚刚谈到了有的孩子还处于暂时的麻痹期,这种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徐光兴:一般经过灾难,心理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麻痹期,灾害发生后数小时至数日间,应激反应强烈,处于麻痹状态;第二是人道期:发生数日后到数周之后,由于救援者众多,对受灾生活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时期,有重建生活的积极姿态,助人行为显著,如帮助积极营救废墟下幸存者等。第三是幻灭期:灾害发生数月后至一年余,新闻媒体关注度减弱,救援者及救援物资减少,灾民开始感受孤独、无奈、幻灭,甚至出现自杀现象。比如唐山
大地震,从发生到现在,三十多年了,阴影在许多人心中抹不去。目前到三个月之内,是心理救援的最佳时期。
心理干预没有儿童化
vingie:您作为国内知名的心理干预专家,也对本次地震产生的一些问题保持了长期关注,您发现了些什么问题呢?
徐光兴:首先,我们的心理干预没有专门针对孩子组织进行实施,而是将成人和孩子放在了一起进行。即心理干预没有儿童化。但孩子的心理状况与成人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他们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地震对他们心理影响要比成人大得多。心理干预应该针对孩子的特殊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
其次,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重复实施心理干预。举国上下对灾区倾注了关注与爱心,救援队“你也进去,我也进去”,对灾民、特别是孩子进行了多次干预,这样的结果反而不好。多次地采访、援助、心理干预,搞不好很容易让孩子们二次受伤,三次受伤。成都
华西医院反对记者采访那里的孩子,我非常赞同。
vingie:您刚刚讲到对孩子心理干预的儿童化,怎么才能做到呢?
徐光兴:我们有一些针对性地措施。比如向灾区孩子送长毛绒玩具,孩子们天生对这种玩具有亲切感,特别是那些丧失亲友、朋友的孩子。比如给孩子们送图书,送dvd机,送动画片影碟,如神笔马良、西游记、唐老鸭与米老鼠、上下五千年、科技小故事等动画片。比如建立儿童小人书的流动图书馆,简易的体育活动用品。还比如建立许愿墙,开小小音乐演奏会让孩子宣泄情绪等。
另外,各个年龄阶段,甚至每个儿童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心理干预也必须要有针对性。比如对初中以上的孩子,可以给他们看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培养他们四个品质:任何时候不言放弃;任何时候沉着冷静;任何时候勇敢面对;危险面前还要自救自护。针对幼儿和小学生,可以让他们看《帝企鹅日记》等,学习那些企鹅如何适应、战胜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勇敢生存下来。
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做的干预,才更有效。
vingie:看来对灾民,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干预,一定要讲究一些具体形象的治疗技巧。
徐光兴:对受到精神创伤的人,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倾诉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和“游戏疗法”等。汶川大地震灾民的心理救治,目前应尽快开通灾区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让灾民宣泄内心的情感。对灾区的孩子来说,现阶段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游戏”和“音乐”。
游戏可以补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痛苦和焦虑,对儿童紧张、冲动及不适应的行为,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在临时安置灾民居住或灾民较集中的地区,要播放节奏舒缓、能抚慰心灵的音乐,一天数次,以减轻灾民的情绪痛苦。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开设露天电影院。
阪神大地震后心理干预的借鉴
vingie:我知道您曾做过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孩子的心理干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孩子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
徐光兴:阪神大地震对孩子们影响很大,甚至一两年后出现了高年级学生杀死低年级学生的事情。灾难对心理主要有三个影响。第一,对孩子们的身心影响,如经常失眠、肚子痛、头痛、做恶梦等;第二是情感障碍,导致一些孩子仇视学校和社会,自闭,人际关系出现攻击性,比如前面讲的高年级学生杀人事件。
vingie:阪神大地震的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值得吸取的教训与经验?
徐光兴:首先,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心理干预,甚至要对每一个人自身经历、性格特点、所受到的伤害来进行心理干预。
其次,心理干预不是谁都可以做,凭着大家的一股热情谁都可以做,心理干预者要经过专门、专业的培训。
第三,心理救援和其他救援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互相配合,不能认为救出人、治好身体所受到的伤、或者让他们吃好、住好就行了,心理救援是整个救援中的重要一环。
第四,阪神大地震中,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迅速编好了《心理自护手册》、《灾民自发抗灾手册》,指导灾民自我救援、自发抗灾。我们在救援的时候,一定要激发起灾民自我救援的潜力和潜能,不能让我们的行为代替了他们自我抗灾的行为。地震后的自助和互助的智慧,对灾后重建很重要。
vingie:您刚刚讲到在阪神大地震,一些小册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们编制了多少这方面的手册呢?
徐光兴: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心理健康的手册、医疗卫生的手册、职业介绍的手册、住房介绍的手册等等。
vingie:阪神大地震,还有哪些我们借鉴的经验?
徐光兴:他们有一种民间社区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组织日文翻译过来叫社区自治体,有点像我们的居委会,但这是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的,发挥了所说的“灯塔效果”。他们提供的信息非常充分、更新速度快、透明,让民众及时了解地震中所有的信息,便于如何及时的抗灾救灾。
vingie:按照阪神大地震的情况,此次地震的心理影响会有多长。
徐光兴:地震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是长期性的。阪神大地震已经过了十多年,人们心理在渐渐康复了,唐山大地震过了三十多年,至今还给一些人造成了抹不去的心理阴影,但那次地震有些客观因素,包括信息不透明、心理干预也不及此次及时。对唐山大地震心理伤害相关问题研究的资料显示,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出现恐惧和悲伤的人数明显高于忧愁、愤恨者,一周后各类情绪变化的人数都出现下降。但1年后,各种情绪异常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震后产生离开唐山想法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少,在震后1个月人数最少,但在半年后,人数又开始增加,呈现曲线波动的变化状态,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我乐观估计,这次地震的对人们的心理伤害影响,十年后,能渐渐进入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