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宾州州立大学以284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男性挥泪较女性饮泣更能获得正面评判。研究人员解析,这是因为男性弹泪通常被视为真情流露,而女性啜泣却被认为是情绪失控。
这确实符合社会对男女性的刻板印象。加州大学鲁兹教授指出,这也可说明为何男性政治人物可以偶尔落泪(至少在美国),而女性政治人物却总得要强忍泪水。
男性一般的形象是坚强且冷静,一旦落泪,通常会被视为内心深处真诚情感的流露。然而,女性政治人物则必须随时塑造强势的形象,才能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因此,当女性哭泣时,就会进一步强化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让人认为她平常的坚强只是表面工夫,且暴露了内心的脆弱。
《哭泣:眼泪的自然史与文化史》一书作者鲁兹指出,这就是克林顿之所以能比希拉里更常掉眼泪的原因。
《心理学》期刊的心理治疗师贝丝可葳儿女士表示,其实多愁善感是男子共通的特性,但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总被要求在面临压力与伤心事时,极力自持不要流露情绪,因此,他们必须寻求其它的宣泄出口。贝丝可葳儿点出,最忧郁的乐曲都是由男性诠释,而且聆听的人也多为男性。此即男性处理不能轻易流露的情感的一种方式。
此外,她举研究结果说,泪眼盈眶比放声痛哭更能让人接受,这是因为眼泪有阴阳属性之别,哭哭啼啼被认为是雌性的特征,因此男人不宜。
美国前总统里根以及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偶尔会让眼角泛出泪光,以证情感之真诚。但假若他们放声痛哭,势必会被视为软弱。
美国加州大学200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65%的美国男性自称几乎未曾哭过,而女性则有63%表示偶尔会掉泪,另有18%自承时常哭泣。男女自叙哭的方式也有显著差异,多数女性描述自己会“啜泣、号啕大哭”或“轻泣、颤抖”,而男性过半只说自己会“红了眼眶和落下一两滴泪”,或是“想哭但旁人看不出来”。
加大的研究也指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私下哭泣。虽然在工作场合落泪仍是禁忌,但眼泪在职场仍有可能极具效用,尤其是男人出乎人预料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