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年轻人,第一次品尝失业的滋味。如何面对、如何承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被裁的员工正在积极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同时,多数白领认为真正的职场寒冬尚未到来。
失业白领超市购物货比三家
“30天”,曾是欧洲一家半导体公司员工的苏菲在日历里记下这个数字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30天前,她和部门里几个同事分别被人事经理找去谈话,接受裁员的命运。部门里10个人,裁掉5个。
最初两天,苏菲整天闷闷的,不能相信这个事实。慢慢地,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失业了。
每天看着老公匆匆忙忙地去上班,苏菲既羡慕又嫉妒,转念又想,幸好他还没被裁掉,还有一个人撑着。家里的收入暂时没受到太大影响,被裁的时候公司付了3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金。但如果不能很快找到工作,家里就要出现经济危机了———房贷怎么办?
最近去超市,苏菲买什么东西都要货比三家,挑最实惠的买。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以前买酱油只买瓶装的、最好的,现在拿起来又放下,改买袋装的。”说到这儿,苏菲无奈地摇了摇头。
失业后,苏菲把简历重新包装了一下,投了不少公司。最初,她只挑知名大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成为她的目标。“说实话,我已经有点崩溃了。去面试的公司,感觉也不怎么样,我要的工资也不高,可都没有下文。”
现在苏菲最担心的,是下个星期公公婆婆就要来上海,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业一个月了。
前途未卜跳槽计划突然刹车
不少公司虽然尚未裁员,但工作氛围已有所变化。
王先生是美国一家电器公司的员工,休假归来的第一天上班,因为手头事多,决定晚上加班。“平时加班的人很少,一间大办公室只有个别人加班,那天真的很意外。”王先生说,到了下班时间大家还在座位上埋头苦干,3个小时之后他准备走时,还有五六个人在公司。
按照往年的惯例,年底前是跳槽的高峰期,但今年很多人选择了留守。
罗先生不久前向一家德国公司投了简历,这家公司的业务与汽车行业有关。眼下经济不景气,汽车行业受冲击不小,尽管面试通过了,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去。“据说裁员都是先裁年薪高的和新进员工,万一过了3个月先把我裁了,太不合算。”
网名“彼岸”的网友说,他太太在外地工作,原本准备辞职到上海来找工作,和他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现在看就业形势,团聚计划也只能暂时搁浅。“还是在外地再工作一年吧,比在家闲着没有收入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每位受访者都表示,公司已经不再招收新人。
在一家全球五百强公司做人力资源的张小姐透露,公司虽然还能招人,但进任何一个新人都必须由美国总部的大老板签名认可,这是破天荒头一次,以往中国公司进人,最多只需亚洲区老板签名认可。
邮箱论坛失业讨论并非主流
最近,一个名为《大裁员第一波》的帖子在白领圈子里盛传,帖子里列举了178家裁员企业的名单,这些公司大都赫赫有名,包括友邦、花旗银行、西门子等,帖子还分析了各行业的现状,给出不景气的原因,评出“不景气指数”,其中,IT、出口贸易、半导体、服装纺织、钢材等19个行业被认为“不景气”。
虽然不少“上榜”企业否认裁员传闻,帖子的出处也标明“全部来源网上,非100%正确,仅供大家参考”,但还是在白领圈内引起一阵小小的恐慌。
在欧洲一家老牌传统企业供职的许先生说,看了这个帖子有点唇亡齿寒之感,担心下一波裁员就轮到自己。
近日,白领们的邮箱里关于失业的邮件较以前增多,诸如《大裁员第一波》之类的还有《裁员袭来》等媒体深度报道。
除了邮箱,白领经常光顾的篱笆论坛、搜房网业主论坛等,均有不少失业方面的帖子。这些帖子一经“面世”,大都引起热议,短时间内回复量迅速蹿高,有的开帖2天回复即达27页之多,点击量3万余次。
不过,这些邮件和帖子在白领的邮箱和论坛里仍非主流。以篱笆论坛的“上班那点事”栏目为例,一个页面30个帖子中,只有二三个是关于失业的。前面提到的许先生也表示,关于失业的邮件“看过算数”,虽然同事之间有讨论,也只是随意提及,心理不会脆弱到看到这样的邮件就承受不了。
各种心态我没房贷我怕谁?
面对裁员风波,在一家美国汽车企业供职的陶先生泰然自若:“从公司三季度报表中看,欧美地区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但亚洲区域业绩依然坚挺,甚至还有上涨,所以我想裁员暂时不会波及中国公司,即使会,也是最后一波,而且最初被裁的也不是我们这些一线员工。”
陶先生乐观地表示,要裁也是先裁高薪阶层,然后是市场和行政,最后才会是他这样的技术人员。他还没买房,“无债一身轻”。他说:“没有房贷的压力,丢了工作的结果,最多是生活水准下降一点。”
把失业当成放松机会的也不乏其人。邓先生10月份从外贸公司“下岗”后,刚开始还在焦虑中坚持找新的工作,后来索性把心放宽,享受失业在家的时间。每天看看电视翻翻书,去公园转转,到超市逛逛。“现在心里很清净,还能想想一直没空想的问题,时间一点也不浪费,反而有另外一种收获。”
文小姐则准备报考MBA,考上后可以多结识点新朋友。“现在去找工作也赚不到多少钱,不如趁这个时间给自己放个长假。想想工作快4年了,从来没怎么休息过,也没时间提高自己,现在与其提心吊胆,不如干脆放手,既可以好好调整,也能提高自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机会。”
【焦点关注】
企业应该重视心理服务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心理咨询专家林紫表示,最近前来咨询的企业员工较前增多,一些被裁员的人出现焦虑心理———觉得自己的价值被否定了;为什么被裁的是我而不是别人;不知如何面对家人;担忧将来的生活品质等等。没有被裁的员工则表现出“幸存者综合征”,心理恐慌程度不亚于被裁的同事,担心“下一个可能就是我”,原来对企业很有归属感的人也会感到情况说变就变,内心起了较大波澜。
林紫认为,当裁员危机到来时,企业应该重视心理服务,不能发布一个简单的命令就结束与员工的雇佣关系。最好事先引入心理机构参与裁员计划,考虑到裁员信息发布的时机和场地,对情绪容易激动的员工做好应对方案,给被裁员工提供3个月至半年的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