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从重庆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获悉,我市有自杀倾向人群逐年攀升,该支队今年已接到2000多个求助电话,60%的人有自杀倾向。“社会、环境等都在改变,我们应该随社会的脉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理干预专家朱万里认为,这类人群除了需要社会的关心外,更应修炼自己的内在素养,珍惜生命。
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
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农村年轻女性中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
自杀倾向者五年增长五倍
“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两名求助者的电话,半夜里经常被他们的电话惊醒!”昨日,记者在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办公室,生命救助热线专家朱万里一脸忧愁。
朱万里介绍,自从2003年4月该支队建立生命求助热线后,就受到自杀倾向人群的关注。他透露,受经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市有自杀倾向的人群逐年攀升。“今年,求助者可能要超过2500人,其中60%都有自杀倾向。”朱万里称,该支队成立第一年只有500多人求助,有自杀倾向的不超过60%,随后逐年递增,五年间增长了五倍多。五年来,该支队已接到10000多个求助电话,其中6000人有严重的心理危机,4000人有典型的自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