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不喜欢被人指导。事实上,本章要提到的所有障碍和建设性因素在所有人的关系中都起作用,而不仅仅在亲子关系中起作用。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一个社区中有很多学校,其中有一个社区的教工培训协调员是一位限制、控制和指导型的人,她经常把参加社区发展培训的人降低到幼儿园的幼儿水平,而这些人也对她很恼火。在一培训活动中,在第一天的培训结束后,她对学员们说:“我要求你们每个人在走前都把自己的杯子拣起来扔进垃圾箱。”结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就象没听见一样,他们的杯子仍旧在那儿放这。这些学员是些什么人呢?他们都是学校校长、高级督学和其他一些很有地位的人,结果是,他们象孩子一样,反抗别人的指导。
第二天,我们介入进来并采取了另一种行为方式。我们对学员说:“在我们这个培训班结束后,校方还将在这里进行另一个会议。校方请求我们保证在大家离开后会议室状态良好。如果你们能额外花几分钟帮我们整理一下房间,我们会非常感谢。”
结果是,学员们摆正了椅子,重新泡上了咔啡,擦了黑板,他们干了一切该干的事。通过邀请他们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做出贡献,这些学员付出了额外的努力;通过命令和指导,那位女协调员,正象她自己也看到的,引起的是反抗和敌意。
在我们试图指导别人时,不妨先问自己下面两个问题。
1 “如果我们不按自己的方式来具体操纵,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行是否会嘎然而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应该介入去处理。但即使是这样,指导也应是我们最后的选择,首先需要的是慎重的考虑。如果答案否定的,那么接着问自己第二个问题。
2 “我要指导的这个人是否需要发展出为他自己制订人生计划的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停止指导。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计划什么事的话,他怎么可能学会做计划呢?如果一个从来不被允许去执行一个有缺陷的计划,那他怎么学会面对计划中的缺陷呢?或者说,当一个人因为丧失了勇气,不敢去改进计划中的缺点时,他怎么能学会克服计划中的缺点呢?可以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只要我们不把失败看得太重,只要我们还有尝试的勇气,失败就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