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传染病、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发生率下降,饮食结构改变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增加,同时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增高,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引起的心身疾病更是大幅增加。近日在《健康财富》周刊和华东医院举办的上海市民健康大讲堂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科主任、上海心身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安琳教授为市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小心"折腾"出来的心身疾病
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竞争和快节奏,人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心理障碍而产生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某大学教授平时经常去各地讲课,事务繁忙,近来心脏早搏突然增多,去了不少医院都查不出原因。该教授家族并无心脏病史,平时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但性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医生开出的药品也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担心有副作用。就诊时焦虑情绪非常明显,进一步询问得知,原来不久前教授的一位师兄突发心梗去世,更让他焦虑不安。后来使用了2周的抗焦虑药物后,频繁早搏现象消失了。郑教授说,现代社会不少心身疾病其实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可以说,不愉快的情绪反映了心理素质较差。一般来说,内向、敏感、紧张、追求完美、孤僻、刻板、可塑性差、暗示心重、胆小这些性格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另外就是A型性格的人,多为急躁冒进,争强好胜。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良、感情生活的挫折、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引起对疾病的恐惧、重大生活时间的打击等均可能引起心身疾病。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70岁以上的老人,配偶去世后另一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等。
抑郁:持久的情绪低落、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兴趣减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早醒、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自我评价低、消极悲观。
焦虑: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可能发生或根本不可能发生危机的到来,可以对某些特定事物,也可无特定事物。
强迫: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反复出现的意念和行为。强迫意念: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穷思极虑、强迫旋律、强迫联想等。强迫行为:强迫洁癖、强迫检查、强迫仪式。这些心理障碍可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早醒、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大透气、胸痛、早搏或ST-T改变、咽部异物感、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紧张性多尿、夜尿多、ED、慢性疼痛等等。对于心身疾病,不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提高自身心理防卫能力,药物治疗也是必须的,这是由于心身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导致抑郁的大脑中某些神经介质(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低下有关。如何提高心理防卫能力,克服不愉快情绪,郑教授给出了12条心理箴言:
1. 人总是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这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不应该成为压力和阻力。
2.得与失就像是自己和影子:有得必有失,反之也一样;理解这一点才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3.社会中的人群是由各种不同的成分组成:不能以己律人,要学会理解和适应 。
4.千万别把他人的错误和缺点来折磨自己:这对维持良好心情和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5.和他人遇到分歧时,尽量多做观众,少当演员:是保持清醒和理智的有效方法。
6.看不惯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时,学习一下角色互换:使自己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愤怒 。
7.当自己情绪十分低落时,请记住永远向前看 :只要人活着,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
8.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充分的自信而不是犹豫: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有实践过才知道对和错。
9. 世界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对人不应过分苛求,对自己要学会满足。
10. 任何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压力:压力是应该付出的学费,等到不需要再交学费时,压力已经转化为动力。
11. 千万别拿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两个不同的人:不应该苛求别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