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心理咨询网心理新闻健康新闻 → 新闻
 心理新闻

童年积极自信 成年后更健康

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23
   英国三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童年积极自信的人长大后较少患肥胖、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

    内控与健康

    积极自信就心理学而言属内控心理控制源的显现。

     心理控制源概念最早由社会学习理论家罗特提出,亦称控制点、控制观,指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即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责任的认识和定向。心理控制源分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等。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超过7500名英国人,发现10岁时显现内控心理控制源的接受调查者30岁时体重超标几率更低,对自己健康状况有较为积极的评价,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小。

    项目首席研究员、南安普敦大学教授凯瑟琳·盖尔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童年时心理控制源为内控的人长大后各方面表现更健康,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影响行动结果的能力更有信心。”这类人自尊心也更强,会鼓励自己养成健康的习惯。

    长期调查

    这项研究是一项更为复杂、持续时间更长跟踪调查的一部分,所有接受调查者均1970年出生。

    最初,11563人10岁时接受问卷调查,以确定他们的心理控制源为内控还是外控。接受调查者需要回答好成绩是否完全靠运气,是否经常感到努力也没用,事情从不向好的方向发展等问题。

    研究人员在接受调查者30岁时成功回访其中7551人,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并让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童年时表现为内控心理控制源的接受调查者30岁时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度更高,出现超重、肥胖或正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也较低。

    控制源可控

    研究显示,童年时显现内控心理控制源、感觉自己对人生具有较强掌控力的人成年后身体更健康。

    心理控制源常被视为性格的一部分,但也有证据显示,个人心理控制源的形成取决于童年经历,如与父母的交流等。

    盖尔说:“一些父母鼓励子女独立思考,帮助子女理解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子女会较多体现内控心理控制源。”

    她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控制源可以人为控制。

    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身心医学》杂志上。(周璇)
文章选编:深圳助理 
林紫咨询,让每一个生命都如花开放。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   上海:021-64333183     北京:010-51288370
     深圳:0755-83864331      成都:028-85291405
网友评论:
添加评论:

您可能还对以下课程感兴趣

上海市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21-64333183/64333512 E-mail:zixun@counseling.com.cn
Copyright 1998-2010 www.xlz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SP许可证编号:沪05017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