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找工作看‘钱途’。”这样的口头禅在高校校园日趋流行,不少人感叹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拜金”。而近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杜林致教授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总体上对金钱持积极、认可的态度。他们愿意用钱进行慈善性的捐助,并承认金钱的动力作用;他们不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根源,但也不把金钱看作成功的标志。不过,仍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有“拜金”倾向。
据了解,此次调查随机选择了高校39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金钱心理类型大致可分为“金钱冷漠者”“金钱崇拜者”“金钱豁达者”和“金钱拒斥者”。其中,冷漠者成为高比例人群,占31.5%,拜金者为28.77%,豁达者占29.11%,拒斥者占10. 62%。
此外,在面对“假如你刚刚得到一笔100万美元的奖金,你会选择如何去花”的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投资股票、给父母钱或礼物、给希望工程捐款等,表明他们对金钱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对此,杜林致教授表示,大学生在学期间经济尚不独立,很少有大额独立支配金钱的机会,所以其金钱消费行为更多是自我想象性的。但可以预见,随着参加工作后金钱消费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行为会趋向于现实、合理。
【专家观点】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陈老师认为,金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视,对金钱的过分看重有可能是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急功近利、思想偏激的“病灶”。高校应该为学生开设理财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