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倾向于在社会比较中生存,大家同时遭受损失似乎并不会引起我们多大的反感,但如果只有自己吃亏上当,那么我们的自尊则将受到极大威胁,在金融危机寒流涌入的今天也是一样,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社会认知策略来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在09年的年初,希望经济转暖,大家也都过上物质精神都快乐的好日子。
进入新的一年了,很多朋友都在写好了年终总结,08注定成为中国人集体记忆中不平凡的一个年头,有巨大影响的事件似乎频繁发生,随着天气的入冬, 关于经济寒流的坏消息也充斥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和荧屏之上。裁员、就业、国考炮灰这些词汇成为了08年底的关键词。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政策,电视上经济学家们 也到处在讨论如何让市场更好,人们更有信心,政策更加有效。
而对于处在一个中小城市或乡村的中国大多数的“我们”来说,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多么强烈的经济大变革,去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人们,人们还是走进了影院去看《非诚勿扰》,依旧在超市买成箱的牛奶;再去倾听街边人们的谈话,看看那些总是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似乎他们在这场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大 寒流中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你让你的朋友认真的把他一天的心情和想法都记录下来,你将会发现,他们并没有把整天的时间全花在对经济的沮丧和失望上,与此相反,他们大多都全神贯注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交通、餐饮、家务、信用卡的期限、约会以及争吵。
那么人们是如何在如此糟糕的负面信息环境下,保持这种相对正常甚至乐观的心态的呢?
有关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不幸仅发生在你一个人身上时,例如只有你的薪水削减,你做了一个愚蠢的投资,或者你丢掉了自己的工作,这时你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失望。但是当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和你一样陷入相同的困境,那么你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人类对于自己所处的相对地位或者身份是十分在意的。有一个著名的试验持续了十年,就如其所展现的那样,人们更愿意生活在一个年薪五万美元的环境中(此时其他人只能挣到两万五千美元),而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年薪十万美元(此时其他人都年薪二十万)的环境中。沿着这个线索,英国的学者么研究发 现,人们很乐于放弃自己的一部分钱而使其环境中的他人蒙受损失。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结论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们揭示了人性的真实。我们更关心社会比较,关于地位,关于等级,关于所谓的头衔,而不是银行户头上的几个数字。
例如,心理学家们也展示了一些现象,一个人失业了,如果他生活在一个高失业率的地区,那么他受到的打击会小一些;一个过渡肥胖的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满是与自己同体型人的国家,那么他受到讽刺时的心情会好一些;一个与健康状况不好或肥胖人结婚的人,如果联系上自己的健康状况或体型,他会好过一些;如果一个人失业了,此时配偶也已经失业的人会比那些配偶还有工作的人快乐许多。
当然这些仅仅是考虑心理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中所得出的结果,毕竟物价始终上扬之时,人们即使都是一样的穷也绝对不会有快乐的,那么也趁着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祝福每一个人都能够有一个成长和发展的新契机,每天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