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召开了首届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职业化研讨会,与会的心理咨询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市心理咨询行业迫切需要职业化。
会上,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组长、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在演讲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个新兴行业,在职业化的进程中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比如有效组织心理咨询师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完善督导体系,建立行约行规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执业资格的审查认定与管理等。
还有的专家认为,在推进心理咨询行业职业化的过程中,应协调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使两者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更好地为不同需要、不同特点的来访者服务。高校中也应多培养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专业的人才,并争取早日建立有关心理咨询行业的法律法规。
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内在价值的形成,对人格构成有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使社会人群面临压力,人们的思想特征发生了根本变化,内心有了更多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面对社会的需求,应积极推进心理咨询职业化。
研讨会对心理咨询职业化充满了期待。专家指出:行业协会在推动心理咨询行业职业化方面至少可以做五方面的工作,即:加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健全执业教育系列和年度复审制度;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督导;培育不同的咨询业态;推出行业的先进的人物和机构;推出心理咨询行业的示范合同文本。
一位心理咨询行业的研究者呼吁:心理咨询师应当承担疏导社会情绪、分担他人忧愁的职业责任,具有关注社会、关心群体、关怀他人的职业眼光。把个体的心理诉求放到时代壮阔的背景下去思考,从社会对行业的需要上来理解和把握职业化的发展,为心理咨询行业的职业化开拓出一个视野开阔的新天地。
注: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紫老师主持本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呼吁心理咨询机构各自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定位明确,自我监督,共同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