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走进社区的免费心理服务很常见,这是内地可以借鉴的地方。
据统计,广东省每15个人里面就有1人存在心理疾病,大众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心理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香港临床心理学博士谭碧琪来广州参加“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启动仪式,她建议,广州的大众心理干预模式不妨参考香港,从深入社区开始。
首先,从心理义工的数量上来说,内地不如香港。谭博士介绍说,在香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义工组织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心理义工,一部分人本身的职业就是心理咨询师,另一些人曾经进修过心理学课程,能够为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通民众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从而使心理咨询不再只是少数人专享的奢侈品。其次,在心理问题预防的推广上,香港也更为广泛。在香港,社区内的心理讲座与专题论坛十分常见,很多社区会专门请来心理学家、心理义工,甚至是心理学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定期与社区居民互动,宣传心理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众,尽快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
谭博士说,她看到内地的一些报刊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版面,这说明心理健康正在一步步走近大众,在这样良好的背景下,不妨参考一下大众心理干预的“香港模式”。她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以先请心理专家对社区中的干部与义工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用专业的心理知识来疏导居民。接下来,由接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社区义工在区内,开设心理论坛,让心理干预迈过心理咨询室的高门槛,深入社区,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