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疗法引起强烈争议(资料图片)
卫生部13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对近期各地出现的“网瘾电击疗法”做出暂不宜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结论,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
针对近来广受社会关注的“醒脑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就该诊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卫生部要求各地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停止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点击”治疗网瘾的方式是有山东戒网瘾专家杨永信提出,不少接受过治疗的“网瘾患者”对杨永信进行了全面批判,而杨永信和部分家长则坚持治疗方法合理有效。
心理专家王博士介绍,从有关介绍不难看出,杨永信的电击治疗属于精神疾病治疗常见的“电休克治疗”的范畴,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常极度躁狂的精神病和严重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我们才建议首选‘电休克治疗’。”
据杨永信介绍,给孩子的电疗通常在3毫安左右的微量电流,电流较小,针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电休克治疗“则往往需要100毫安以上的电流量。还辅助了精神科中西药的治疗手段,是极小剂量的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
但即便如此,王博士表示,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电击时,他们是处在失去知觉无意识的状态下,整个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痛苦。但电击治“网瘾”中,有孩子明确表示感觉犹如“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用十分痛苦的感受来惩罚‘上瘾’的孩子,这手法绝对不可取,”王博士立场明确地说,电疗或许可以暂时起作用,但治标不治本,长期的作用目前很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