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世界日报北美生活H1版
作者:
网络链接: http://www.xlzx.cn/eft/intro.html
「修复」(Repair)的概念
美国著名的婚姻研究专家John Gottman博士发现,婚姻中冲突的频率或强烈程度和婚姻的「不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却无法预测婚姻的满意度。换句话说,因两人之间的差异而产生许多冲突的夫妻一般对婚姻是不满意的,但是背景个性相似、很少争执与冲突的夫妻对婚姻却不见得满意。那么,什么因素可以预测婚姻的美满呢? Dr. Gottman提出一个「修复」(Repair)的概念,也就是当夫妻一方在争执提出一个要求,另一方立刻试图着来满足他。举例来说,当太太在争执中打断先生,先生大声抗议:「我话还没有说完!」如果太太的反应是:「好吧!你有话快说!」然
Dr. Gottman认为只要夫妻俩人可以在争执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修复经验,这个原本冲突的经验不但不会造成积怨或伤害,反而会提供一个重新沟通协调的机会,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接纳。Dr. Gottman从他观察夫妻的争执中发现,在十五分钟的对话中,夫妻可以有十几二十次的成功修复。而关系越好的夫妻,成功修复的次数越多、夫妻双方试图修复的次数也越平衡。
以上述的周氏夫妻为例,两人常争执的一点是「已经做好的计划该不该临时改变?」这里所谓的计划可以大到退休金的投资方式、也可以小到今天晚上要去哪家餐厅吃饭。举例来说,原本的计划是晚上要去两人常去的一家餐馆吃饭,但
从婚姻谘商的观点来看,试图找出夫妻间所有的差异、然后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是事倍功半的,因为两个人之间大大小小的差异太多了,没有办法一一个别着墨处理。真正的问题根源是在面对两人间的差异时,双方都觉得对方没有了解和尊重自己,并且在替自己辩护争取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否定对方的经验和心情,一方觉得委屈、不受接纳,另一方觉得如果不尽力抵抗就要被强迫改变。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变成为了争执而争执的意气之战,突显了两人之间的没有交集,好像除了认命忍耐之外,别无他法。如果夫妻双方可以在争吵的过程中植入修复的概念,就可以比较就事论事,将冲突转变成一个重新沟通协调的机会。
对关系有益的人格特质
从上述的两个例子来看,夫妻双方的背景或是个性的差异并不一定是婚姻幸福或是不美满的主因,与其花精力找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异同之处,不如将重点放在培养对关系有益的人格特质。
一、正向乐观:正向乐观的人不但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营造快乐和相互感激的气氛,在逆境中也可以扮演鼓励与积极解决问题的角色。夫妻在一起数十年,中间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一个正向乐观的配偶可以是共同奋斗的伙伴,而不会是在你兴头上泼冷水,也不会在遭遇困难时变成肩头上额外的负担。
二、安全感:有安全感的人对别人的看法客观而正向,自我价值感也比较健康正向。因此较就事论事,重视事实与证据,比较不会过度敏感、对任何事都反应激烈。
三、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能设身处地的位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愿意表达对配偶的关心。
四、勇敢不逃避:勇敢不逃避的人愿意面对现实,正面迎战生活的困境,不会把头埋在沙中,假装问题不存在,因为研究发现,假装婚姻困境不存,在往往是造成问题加剧的原因之ㄧ。
五、客观有弹性:客观有弹性的人具有较大的改变空间,也比较能够接纳不同的意见。
² 作者简介:
刘 婷
费城儿童医院家庭外遇中心博士后
美国普渡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
维吉尼亚州威廉王子郡社区服务中心家族治疗师
美国纽泽西州肯恩大学(KEAN UNIVERSITY)婚姻与家族治疗研究所 助理教授
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地区长年从事EFT教学训练、实践和督导。
资格认证:
1 正式授权认证的情绪取向督导; 网络链接: http://www.xlzx.cn/eft/intro.html
2 婚姻与家族治疗师的临床执业执照;
3 美国婚姻与家族治疗协会核准的临床督导;
4 美国婚姻与家族治疗协会(AAMFT)临床会员。
译书:
1《情绪取向家族治疗》(张老师文化出版社出版)
2《家族治疗案例研究》(张老师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