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洛奇:拳王再临》(Rocky Balboa)中有一句对白:问题不是你击出的力量有多强,而是你能捱多强劲的打击,并继续前进。
2008
1月10日起,特大雨雪、冰冻灾害;3月14日,西藏暴力事件;3月,手口足;5月12日,汶川大地震;9月11日,三鹿奶粉事件……
2009
灾区官员自杀;中国股市跌幅70%;胶济铁路火车相撞+湖南郴州火车相撞;H1N1病毒;法航空难;13层楼房倒塌……
离开我们的名人:赵丽蓉、马季、沈殿霞、傅彪、梅艳芳、陈晓旭、阿桑、闫怀礼(沙僧)、罗京、迈克尔杰克逊……
现实世界,在告诉我们:世界是不确定的无常的,人是脆弱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吉尔伯特( Daniel Gilbert)不久前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专栏中写道,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坏事比知道什么坏事要发生的感觉更糟。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夜不能寐、抽烟发泄,并不是因为道琼斯指数要再跌1000点,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道指会不会下跌──不确定的感觉比不确定的事情本身更折磨人。
不确定性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没有人能预测金融海啸的到来,更没有人能料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一系列负性突发事件和变故的接连爆发,令许多人深感世界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对于公众的“心理抗逆力”不啻是一次重大检验。“抗逆力”又称“心理弹性”,指个体在危机情景或压力事件中保持良好适应性、运用正面情感去应对负性事件并从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事实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心理弹性好、抗逆力强的人,总是更加能够乐观独立地应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及困难、从不幸中恢复、并积极幸福地前行;相反,缺乏心理弹性的人在面临突发事件、压力和逆境时,则更容易被击垮并产生消极的念头、出现严重心理危机。难道我们只能在惶惶中度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