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坚持做到特立独行,就是让病人在这地方,感觉到自己是人,而不是病人。让他们能感觉到我的尊重,感觉到我想听他们说,他们说的,我懂。这也就是心理治疗很强调的同情心。在见病人前,你不知道接下来的50分钟,他会讲什么。但他的故事再离奇,都不会超过人性。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12-23 浏览:917 评论:0

心灵迷路者来了,心灵饥渴者也来了,他们知道,推开这扇紫色的大门,就会找到自己曾经遗失的答案。随之而来的,还有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他们扛着沉重的摄影机器,想看看这个影响中国心理界的女子,到底长着什么样子,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10-21 浏览:2194 评论:0

心理治疗中当然要找问题,挖创伤,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但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下思维,我们更需要看到人性中的正能量,更需要在咨询和治疗中,导入积极心态,提高人们感受美好、幸福的能力。积极心理学就是起这个作用。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08-07 浏览:1782 评论:0

“质感?我认为是那种丰富性和层次感。通过和你接触,会感觉到你的成长和变化,而不是一眼能望穿的那种。如果是艺人,只有是这样,才值得别人去关注。感觉到你像一本书,当然,不是一本漫画书,而是一本哲学书,让人越读越有趣味,也会找到意义。”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07-12 浏览:863 评论:0

下手要恰好,你知道他是这个人,这个点,这个分量是可以推动他发生这个变化的。就像放风筝,放得太猛,线会断掉;如果不用力,它又飞不起来。如何保持最大张力,又不会断掉?我会琢磨这事。不断平衡这个分寸。这是我的哲学。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05-31 浏览:1482 评论:0

有些人的感知力,似乎生来就具有通透性。这是一种天分。她将这一天分,发挥得惟妙惟肖。就连她的模样,也来为此作证。那双不可思议的大眼睛,如果深深地看进去,仿佛时间,也会从中消失。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3-03-21 浏览:735 评论:11

在现有文化格局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难做到人格统一。我也如此。我们从小学会了说谎,那时双重人格就已经出现,一套是呈现给老师和家长的,一套是留给自己的。但我后来开始明白,我其实只有一个内在的人格核心,其它所有的面具人格,都是为了保护它而存在的。在这个核心里,我要捍卫它的纯粹性和清洁度。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12-25 浏览:613 评论:1

当我把自己疗愈,有力量去修复这段关系,修复我和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时,我遇到了现在的先生。我和他在地铁邂逅,对他轻轻一笑,爱的故事就开始了。他说这辈子都会记得这个笑,里面的温暖和绽放,足以使他托付终生。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11-26 浏览:874 评论:14

这种文化(中西)冲突在我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最初表现是不能克制的痛苦与压抑,但后来成为我思考社会的一个起点,我甚至也可以说,我是为了解决这些夹缝中的痛苦而进行研究的,最终当我解脱出来后,我回望过去看到的是坚硬的疤痕。所以,你由此也可以理解我为何会那么狂热了,因为我为了解脱在两种文化之中,那种无法言说的钻心疼痛。 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10-15 浏览:1633 评论:9

提及这些“传奇”,她平和自己的语调,尽量不要蛊惑到别人。她不希望这些带血的呐喊和寻找,最终演变成一场华丽的表演。她更希望,别人看到这些故事的背后,在一个个孤独而疯狂的夜晚,她曾有过怎样的心灵淬炼,而这种淬炼,也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对自己的心灵,有一个交代。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09-24 浏览:2819 评论:15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我所取得一切的成绩,不再是个人的能耐,而是一切的成全,是所有机缘要素的聚合。我看人的眼光也变了,知道什么叫慈悲,什么叫真正的爱——以前的爱里都充满要求和欲望,即使自己当了心理咨询师也难免,虽然会用包容和接纳对待来访者,但对结果的期待,也是在无形中,期待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1751 评论:0

就像她的色彩,流动如水,无影无形。但在这个流动漩涡里,是真诚所向。“以前我当然不这样。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想到要获取,向他人,向社会。我要美丽,要财富,要才华,别人有的,我最好也要有。但事过经年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到底为这个社会,给出了什么。”问起她如此操劳动力何在时,她说。正是这种驱动,使她在艺术上追求更高造诣,在生活中,力求给他人带来更多快乐。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07-09 浏览:3147 评论:0

发现伴随痛苦,因为它意味着放弃,放弃那个久已舒适和适应的“自己”。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水晶,拥有多个切面,每个切面是光源也是暗影。但即使在暗面处,呆得久了,我们也懒得跳出——到其他的切面,去领受原属于己的光泽。直到,我们被未曾发现的遗憾笼罩,远离激情和希望。有一些人,他们如此不同。他们带着自我发现的使命,敏锐地为告别“遗憾”做准备。即使身处光亮,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寻求自我生命中,那些未被发现之地——即使,他们必须为此而闯入重重暗影。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2012-06-06 浏览:4925 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