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理咨询中文网 作者:周涵 发布时间:2013-07-12 | 浏览:644 我要评论



空间,更多的空间


  确切地说,严宽现在是北京人。

  上海老洋房里生活二十载,突然有一天想,可不可以不做上海人?严宽的目标瞄向了北京。对空间的敏感,与生俱来。“北京感觉很宽阔,街道很宽,广场很大,人口不像上海那样挤着挨着,它给人的空间感要大得多。阳春三月一到,老老少少跑到广场上放风筝去。上海哪有人放风筝?”

  上海戏剧学院一毕业,严宽被分往北京。二话不说,背着父母,他就将户口签了过去,成了位“北京人”。“我父母当然有些舍不得,但他们一直很支持我。我离开上海前,妈妈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只小鸽子,挣开了小窝,飞到海面上,忍受着风雨飘摇。妈妈大哭了一场。不久我就去了北京。”

  这是一场蓄意的安排。那时严宽有点“自虐”:在不同的文化里吹吹风,在不同的环境里锻炼锻炼,知道什么是失意什么叫残忍,惟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当然,因为年幼,除了这些理想化之外,还有一种隐藏的虚荣心:“那时还有个幼稚的想法,希望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到时再衣锦还乡,做回上海人。”现在才发现,比较起来,心理空间比物理空间更重要。不管你身处哪座城市,不管你所在的环境有多大,如果你能找个位置遐想,能有一处空间,惟属于你自己,这个空间就足够广阔。


演员,严宽


  当然,物理空间足够宽广,更能带动你心灵的震动。“有时面对群山,草原,你就会被这种‘大’的感觉震慑住,你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谦卑,同时也对这个空间产生崇拜感,人必须有所崇拜。” 除了对空间的自由度敏感,对空间的格局与美感,严宽也格外关注。几乎每走到一处,他都会注意到这个环境的布局,是否有情趣,是否和人性相通。看得出,严宽对拍照的场景非常满意,“我北京的家中,也有这样的布置,木屏风,木质的几,我喜欢这种质感。”

  “我喜欢上海的老洋房,那里堆积着我所有的童年往事。将门一关,‘咣’的一声,然后上楼写作业去。那门是木头的,有的没上漆,有的漆已经斑驳掉,就是那感觉,‘咣’的一声,重重地敲击在脑海里。”

  “为什么喜欢老洋房?因为它的宁静。它不是修在高楼大厦丛中,而是掩映在大梧桐树下,墙上爬满青藤,那是一种带着点儿神秘的宁静。”

  因此,严宽不喜欢躁。他甚至不喜欢泡吧、蹦迪这些“夜生活”。

  因此,有时严宽跑得很远,随便什么林子,能满足自己对大空间的渴求就行;又有时,严宽哪儿也不去,就守在一个小角落里,和自己待在一起。

1 2 3
本文章对我有帮助
文章编辑:Hannah
新浪微博评论/Weib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