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物

与你分享生命的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人物 >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98-0708 在线预约咨询
【字体:

芬陀莲子:不依不饶,给心灵一个交代

来源:心理咨询中文网 作者:周涵 发布时间:2012-09-24 | 浏览:2819 我要评论 提及这些“传奇”,她平和自己的语调,尽量不要蛊惑到别人。她不希望这些带血的呐喊和寻找,最终演变成一场华丽的表演。她更希望,别人看到这些故事的背后,在一个个孤独而疯狂的夜晚,她曾有过怎样的心灵淬炼,而这种淬炼,也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对自己的心灵,有一个交代。

  那一年,她似乎到达了目的地。她出了诗集和书;在文艺圈有了名气;体验过轰动的爱情;也历经过华丽的冒险——她本以为会欣喜,却感觉到疲惫。

  她感觉糟透了。在外部最丰盛的岁月,她遭遇了深处最严重的虚无。

  他的死讯,更如同一纸宣判。将她曾经累积的经验,予以最为决绝的清算。她也死了。那一年,她才25岁。

  3年后,她活了,带着新作《宁静的盛宴》《活着走着爱着》,(2006年)这些死亡浇灌的花朵,芬芳刻骨,那一年她成了文坛中的传奇。然而这只是开始,当花朵谢去,结出了新的果实《色城》、《我的男性之花》(2012年)。

  出了那么多书,她说,她只书写生命。真诚而直接,带着伤痕和疗愈。


芬陀莲子

  正式更名芬陀莲子

  她说她曾是莲子,现在正式更名为芬陀莲子。以前的莲子,只为自己绽放,加上“芬陀”(佛陀手中),是希望为付出承载意义——她希望能为更多的人开放。如今她不仅用生命写作,还用生命去画画,用生命去教育和启迪。

  她刚刚在798举办过画展,也在杭州等城市进行了灵性讲座。所有这一切,都是尝试着和大家一起:给心灵一个交代。

  多年前,她曾用这些传奇去“诱惑”别人:和麦子(著名诗人)、余纯顺(中国首位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家,曾孤身徒步全中国)之间的爱恨情愁;在五千米高原上策马与放歌;三年时间的剃发修行;还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然而今天,当提及这些,她变得相当审慎,她平和自己的语调,尽量不要蛊惑到别人。她不希望这些带血的呐喊和寻找,最终演变成一场华丽的表演。她更希望,别人看到这些故事的背后,在一个个孤独而疯狂的夜晚,她曾有过怎样的心灵淬炼,而这种淬炼,也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对自己的心灵,有一个交代。


黑暗源于心灵的饥渴

  CHINA.PSY 周涵:这次《色城》、《我的男性之花》签售的感觉如何?书本的反应怎么样?你听到的最喜欢的评价是什么?

  芬陀莲子:感觉不错。有的人觉得文字很美;有的人觉得满足了对藏族生活的好奇心;有人说引发了很多思考,还有的人说提供了一种灵性的道路……各种评价都有。所有的反应,我都喜欢,因为没有什么预设和期待。

  CHINA.PSY 周涵:这两本书的主题有相似性,都是对色相的察觉、了悟与破除的过程。用形象和故事,表达对执着与放下的体悟。写作的动机是什么?《色城》中“我”诱惑“琼子”时,提到“在祁连山的原始牧场上放羊、挤奶、写诗、劈柴;在五千米高原上策马驰骋;在沙漠深处有20多个抒情诗人为我唱歌”这些经历,都是你亲历的吗?

  芬陀莲子:这两本书其实都是十年前写的,那时只想作为自己一段历程记录。也曾经发给出版社朋友,他说文字太美了,内容也太超前,不敢出。经过这几年,时机成熟,又遇到合适的编辑,就两本一起出了。当时写这两本书也是因为心里很焦灼很痛苦,想将自我的探索呈现出来。
  90年代后,人们似乎面临一个重大的精神缺口,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缺乏一种能让人看清前方道路的智慧和能力。人们内心力量又很薄弱,于是急于寻找依靠。什么气功、瑜伽、宗教,但对它们都不太了解。一旦不了解,就会要么盲从,要么排斥。
  在“色城”之旅前,我进行了大量宗教阅读,接触了很多佛教徒,听了很多教法,当时就想通过这些认识和体验,启动一些智慧功能,使人们通过阅读,能了解到“色”就是表象;通过“色城”能穿越表象,认识心的本质。 书中提到的故事和经历,都是我的亲身体验。

  CHINA.PSY 周涵:如果是十年前,确实太超前了,灵性的大众化传播,好像是近年来的事?

  芬陀莲子:所以当时没有出版。人们也说,21世纪是灵性的世纪,现在大家就比较能接受。

  CHINA.PSY 周涵:这些经历听上去确实很传奇,很不可思议。我想这也许是吸引读者们的主要原因,因为它满足了内在的冒险与流浪的愿望。但我想抛开这些美好的词语“在文明与野性、世俗与灵性之间诗意地行走”,这其中的艰难,恐怕没有那么“诗意”吧?其中一定历经了迷茫、挣扎与苦痛,能和我们一起分享吗,其中遭遇过的,最黑暗的部分是什么?

  芬陀莲子:最黑暗部分,应该是25岁那年吧。那时就感觉生活没意思透了,情绪沉到谷底。其实从外面看起来还不错,诗集出了,在文艺圈也有点名气,爱情也体验过了,还去过不少地方,有些“流浪”的资本和经历,但就是觉得:曾经热烈追求的,也不过如此,内心深处还是有种饥渴感。
  对,饥渴,心灵饥渴。我曾经一直有这种感觉。感觉从周围环境里吸收不到养分,所以才需要不停寻找。这种养分,不是物质方面的,是一种精神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怀与爱。
  开始时以为文艺圈的认可能喂饱我,后来得到了,还出了书和诗集,但我仍觉得饥渴;以为爱情能喂饱我,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没想到不但无法满足还弄得满身是伤;以为到处流浪体验人生,这样的方式能喂饱我,后来证明,等待我的同样是无法满足的饥渴。
  在体尝过后,依然感觉到饥渴,这令人绝望。当时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值得追求的东西。


芬陀莲子

不依不饶,给心灵一个交代

  CHINA.PSY 周涵:后来是如何找到点亮黑暗的“火把”的?是什么填饱了这份饥渴?

  芬陀莲子:应该是余纯顺的去世(1996年死于一次探险意外,曾经轰动全国)。他的死亡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使我开始真正思考死亡与存在。以前因为内心没有力量,不敢面对一些真相,就会找一些保护壳,比如“在路上的生活方式”、“作家的身份”或者其它的角色和任务,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没有勇气去撕开看看,这些背后是什么,这个朋友的死亡,是一个激烈的启示——那么强壮的一个人,因为角色(探险家)的绑架,甚至来不及看清楚这冒着生命危险去探寻的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就失去了生命的机会。
  这让我看清自己以前的样子,因为找不到自己是谁,装模做样混日子,把自己包在“作家”“活着没意义”这些壳里。我静下心来,研读了《奥义书》、《道德经》、《周易》之类,带着“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人的本质问题,重新上路了。这次上路,和以前当然不同,这次是带着我的心上路,以前是带着情绪上路。
  重新上路后,我才慢慢找到心的归宿。以前就像一个流浪者,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路上,总觉得没有依附。正是这种无所归依的感觉,使自己饥渴。

  CHINA.PSY 周涵:你对“流浪者”的解读,可能有些人会不认同,因为对办公室里的人来说,流浪意味着自由。不敢去流浪,仅仅是不敢承受背后的代价,但心里渴望可能更强烈,所以游历的书才会如此受欢迎。

  芬陀莲子:心没有回家,是不可能有自由的,不管你身处何地。我早期在路上的旅行和探险(跟着余纯顺走了很多神秘高远地带),也是不自由的,那时眼里只有爱情(而且现在看来我根本不会爱,当初却意识不到这点),心被捆住了,根本看不到旅途的风景。
  我所谓的流浪者,是被迫地寻找与颠沛。如果你现在还觉得不安,即使窝在家里,你也是流浪者。这并不仅仅指物理空间。

  CHINA.PSY 周涵:那么你现在还是流浪者吗?你找到家了吗?

  芬陀莲子:我不再认为自己是流浪者。我的念头就是我的家,处处念头处处家。

  CHINA.PSY 周涵:你现在也没有固定的居所,还是那种“游吟”的生活方式?每种生活方式,都和个人的性格有关,更和早期成长的经历有关,能谈谈这些吗?

  芬陀莲子:游吟应该可以算吧。大多时间我呆在北京,但还是会不定期出去。刚才提到的“饥渴”,应该就源于早期体验。
  我们生长的小山村,就在沙漠边上(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物质非常贫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非常粗糙。男女不平等,父母之间沟通很暴力,村民间的关系也很野蛮。我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孤独,和其他人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结。也许这就是我饥渴的原因,感觉到缺少爱和关怀,父母们都要忙于农活和家务,根本无法顾及我们。
  我从小就非常聪明,功课特别好,其他下棋、游戏什么的,也一学就会。总是获奖受表扬,后来都麻木了,别人认为珍贵的东西,根本就满足不了我。现在想想,这种聪明,应该是一种表演,有了这表演做遮盖,我就能保留一些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那时因为物质贫困,小孩子都会盼望过春节,我却觉得特别没意思,一声不吭地呆在旁边,心想吃吃喝喝放鞭炮,有什么好兴奋的。
  现在想起来,我所想要的东西,在外面的环境中总也无法得到满足。后来上大学也是,本来以为上大学就能实现一些梦想,可是学校的环境一样让人失望,中途非常想退学,曾经也很为此纠结过一阵子。

  CHINA.PSY 周涵:这也许是每个人心灵成长的过程吧,一直向外求向外求,直到发现所求的东西,其实在每个人心里。
  但这和个人天性肯定有关。在书中你反复提到,自己天性中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从认知的层面又知道,这些只是“色”,是幻觉,是迷误。这也是一种矛盾,从书中看出,这个矛盾显然存在着。但你既然说这书写于十年前,那么现在,这种认知和天性中所存的矛盾,缓解了吗?我就特别想知道这一点,因为我也面临这样的冲突。

  芬陀莲子:肯定缓解了,呵呵。这有一个过程。但肯定首先要有认识心灵的渴望,有探求表象背后的渴望。要不依不饶地,对心灵有一个交代。只要有这种认识,我想这种矛盾就会缓解很多。

  CHINA.PSY 周涵:听说你刚在杭州开放了一次灵性课堂,而且反响很好。你怎么会想到办这种讲座呢?

  芬陀莲子:这几年我在好几个城市开放过类似课堂,效果都不错。
  我以前当过老师,大学毕业后我回家乡当了三年的小学老师。那时我就发现,我根本不会教育,而且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教育。以前我们就被不懂教育的人教育着,现在我又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别人!这令我感到耻辱。当时辞职还是惊天动地的事,但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还是不顾别人反对离开了讲堂。但当时我就对自己说:50岁时,我一定会重返课堂,但到那时,我一定知道教育是怎么回事,我有资格谈教育。
  我一直觉得教育是最重要的。但离开正知正见的教育,所有培养出来的事业,都是在制造垃圾。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启发人的觉醒,教会人们认识心灵的本质,追求内在的清澈和光明,活得更加喜悦自在。可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里,这些都是缺失的。

  CHINA.PSY 周涵:你是谁?你现在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呢?

  芬陀莲子:我现在会说:我知道我是谁,但我说不出来。我说不出,但我心里知道。如果以前,可能会说我是莲子、我是作家、我是什么什么……会视心情而给出很多身份和外围的认定。 关注心理咨询中文网微博


芬陀莲子的作品(一):油画作品:悲
油画作品:悲

芬陀莲子的作品(二):油画:互即互离
油画:互即互离

芬陀莲子的作品(三):油画:倾诉
油画:倾诉


  芬陀莲子简介:
  现代女行者、自由作家、灵性画家、神秘主义诗人、吟唱者。来自中国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边一个古老村落。旅行居住于西藏、新缰、河西走廊、内蒙古、云南、北京等地。在这物欲横流迷茫慌乱的年代,芬陀莲子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笃定开采生命本真智慧慈悲爱力为人生之路,被视为一种独特文化现像。她曾用笔名莲子。出版著作《单人牢房》、《远方交响曲》、《西域的忧伤》、《宁静的盛宴》、《活着走着爱着》、《幸福心灵的乡宴》、《色城》、《我的男性之花》等。文字、绘画和歌声都以深度的人文精神关怀和灵性启示,深受有缘人渴慕。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98-0708
咨询邮箱:zixun@counseling.com.cn

本文章对我有帮助
文章编辑:Hannah
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开放。林紫上海心理咨询:021-64333183  林紫深圳心理咨询:0755-83864331
林紫北京心理咨询:010-51288370  林紫成都心理咨询:028-85291405
新浪微博评论/Weibo Comments:
专家心理咨询师:薛伟

直接预约

专家心理咨询师:薛伟

2011-11-03 浏览:188

擅长咨询领域:擅长解决社会文化相关的心理问题、青少年个人成长相关的心理问题、宗教相关的心理问题及白领阶层的婚姻与情感问题。

主任心理咨询师:王怀齐

直接预约

主任心理咨询师:王怀齐

2007-11-29 浏览:1450

擅长咨询领域:恐惧症、疑病症、焦虑症、强迫症、饮食障碍、性心理、生涯规划、人格调适、家庭教育咨询等。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滢

直接预约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滢

2011-01-11 浏览:806

擅长咨询领域:恋爱情感问题;婚姻关系问题;家庭成员关系问题;儿童、青少年成长问题;轻度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情绪问题。

资深心理咨询师:郭招华

直接预约

资深心理咨询师:郭招华

2010-05-13 浏览:324

擅长咨询领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青少年成长、夫妻关系、职业生涯及职场压力等方面。

专栏:林紫花开

林紫花开

作家:林紫

创建时间:2011-05-08

专栏:叶落有声

叶落有声

作家:叶斌

创建时间:2011-05-18

专栏:济群安心

济群安心

作家:济群法师

创建时间:2011-06-08

专栏:丁丁谈性

丁丁谈性

作家:丁力

创建时间:2011-09-01

专栏:部落传说

部落传说

作家:徐均

创建时间:2011-09-01

《黑洞》的诱惑

视频:《黑洞》的诱惑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7-31
播放:66  评论:0

视频:奥斯卡短片——孤独的下棋老人

视频:奥斯卡短片——孤独的下棋老人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5
播放:66  评论:0

视频:BBC经典心理影片-两性奥秘(二)

视频:BBC经典心理影片-两性奥秘(二)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3
播放:83  评论:0

走进咨询室——婚姻诊断和治疗

婚姻诊断和治疗

类别:林紫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54  评论:0

静坐冥想的秘密

静坐冥想的秘密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3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