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物

与你分享生命的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人物 >

全国预约咨询电话:400-630-1608 在线预约咨询
【字体:

济群法师:对世界保有热情的闲云野鹤

来源:心理咨询中文网 作者:林紫 发布时间:2011-06-13 | 浏览:3106 我要评论 现在很多人富了,但幸福感并没有增加,目标也不见了,高速得甚至有些畸形的社会发展,让很多人不择手段赚钱,结果引发一大堆心理问题。现在整个社会从物质关注转向心理关注,这是必然趋势。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态问题,幸福感的缺乏、安全感的丧失,所以才引发了那么多伤害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
济群法师

  人物简介:

  济群法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佛学与心理学界均倍受尊敬的长者,人称“不是名僧的高僧”。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近30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港台及欧洲、澳洲等地。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同时积极致力于心理学与佛学的结合,希望帮助更多人安心和快乐。

时间:2011年6月8日,早上10点
地点:上海林紫EAP办公室——厦门南普陀阿兰若处,电话连线
采访人:林紫(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心理咨询中文网总顾问)
被采访人:济群法师(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

活在当下而不是关注轮回

  CHINA.PSY 林紫:
  师父早!很高兴您能与心理咨询中文网的网友们一起分享您的人生智慧。我想先问问:您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心理学的?当时是什么触发了您呢?

  济群法师:
  最早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在福建佛学院教授唯识课程,有一天看到一本美国人编的《西方心理学史》,就买了回来,一看,发现在众多学科中,佛学与心理学是最接近的,关注点也有蛮多相通之处;再次结缘是在4、5年前,参加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做了一个讲座,后来还整理成书。那时起,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用佛法来解决心理问题,算是正式的开始吧。之后就不断结缘,因为长期弘法过程中,虽然没有明确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但佛法本身就是心性之学,所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结合只是这个过程中、根据心理行业的需要和心理工作者的需要来有意识地加强。

  CHINA.PSY 林紫:
心理学与佛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两者的差异又是怎样的呢?

  济群法师:
  在问题解决上,两者的差异就像一棵树,心理学更多关注树叶、树枝和树干,而佛法更关注根,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学根据现象了解人、疏导人,更多关注异常,“正常的”贪嗔痴在心理学范畴里仍属于健康的,而佛法则会从根本上解决贪嗔痴,认为贪嗔痴是人生的“三毒”;佛法不仅解决异常,还要解决每个生命从无始以来形成的苦和过。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是不究竟的、治标不治本。

  CHINA.PSY 林紫:
  比如说?

  济群法师:
  比如,佛法强调正见、止观、空性智慧、觉悟的潜质。强调系统的修行、开发自救自解脱的能力;我所了解的心理学,大多在做异常的疏导,认知的调整也大多只纠正偏激的认识、不是建立在实相(注:真实、永恒的相貌)的认识上,即使是催眠也无法真正抵达心灵最深的地方。

  CHINA.PSY 林紫:
  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济群法师:
  不同宗派有不同的结合点。比如,唯识学从意识、潜意识到正向心理都有详细系统的说明,但目前心理学界对唯识的了解还不够,需要加强;南传佛教的内观、正念等,简明、易上手,是快速的解决方法;禅宗可以帮助认识最高觉悟的潜质,也是直接快速的方法;中观的空性智慧,最透彻,也可以帮我们快速解决烦恼。

  CHINA.PSY 林紫:
  您刚才说到催眠,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济群法师:
  禅定是在专注和觉知状态下的清醒,而我所了解的催眠,是在不知觉间完成的心理过程,我想两者还是不同的。其实只要没有觉察觉知,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催眠。

  CHINA.PSY 林紫:
  现在有人在研究通过深度催眠来进行前世回溯、进而治疗心理疾病。您赞同这种方法吗?

  济群法师:
  佛法不提倡关注前世。虽然通过禅定修行、神通修行等可以做到这点,但佛更多教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关注轮回现象。

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态问题

  CHINA.PSY 林紫:
  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心理学和佛学,在不知不觉间突然同时成了一些人生活的时尚点缀,大家好像觉得时不时蹦出几个心理学或佛学的词儿,是件挺时髦的事。

  济群法师:
  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现象,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说明内心还是认同和关注的,而过去谁都不敢公开讲。但如果不认真学习,只能流于点缀和迷信。真正跟学科发生关系还是需要用心学习和修行,把佛法智慧变成自己的认识和正念,才能真正解决迷惑和烦恼。

  CHINA.PSY 林紫:
  您这些年跟心理学界的接触中,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济群法师:
  觉得中国心理学的兴起和成长还不太成熟,很多人轻易拿证、但实际上学识和个人心理建设都还不完善。

  CHINA.PSY 林紫:
  您对心理学界的发展和改善有什么建议吗?

  济群法师:
  首先心理行业自身应该规范化;其次,西方路线可以参考,他们都在广泛吸收东方智慧,戒幢佛学研究所就翻译了5本这方面的著述,可以多学习、多推广,其实佛学就是东方的心理学,与东方文化有几千年的磨合,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接受;再有,可以更多跟佛学结合,心理工作者可以多参与戒幢的各种讲座、活动。

  CHINA.PSY 林紫:
  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心理学真正在中国受到重视还是最近10来年的事。您觉得是什么促使它热起来的呢?

  济群法师: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因为以前的中国以物质为中心,所以所有问题都是物质问题,“我不开心是因为我没有别人有钱”。现在很多人富了,但幸福感并没有增加,目标也不见了,高速得甚至有些畸形的社会发展,让很多人不择手段赚钱,结果引发一大堆心理问题。现在整个社会从物质关注转向心理关注,这是必然趋势。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态问题,幸福感的缺乏、安全感的丧失,所以才引发了那么多伤害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

弘法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CHINA.PSY 林紫:
  嗯,快速发展带来浮躁的心态,所以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样使自己真正快乐。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历程,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济群法师:
  我的成长过程很单纯,信仰与出家都与家庭的影响有相当大的关系,后来的求学、教学、弘法也都在单纯的环境中。修学、教学、弘法是我人生三大部分。在南普陀受到台湾佛学界的影响,知道他们的弘法开展得如火如荼,知道了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意识到佛法有责任帮助更多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更幸福。佛法需要现代的表达方式,但这种表达又要建立在透彻的理解之上,所以弘法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做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成长和使命,社会也在推动我去做。

  CHINA.PSY 林紫:
  提到弘法,有人会觉得现在很多法师或寺院的操作太商业化,动静最大的似乎是少林寺,又是连锁又是上市,让人很困惑。

  济群法师:
  我跟少林寺永信大和尚有过对话,他说了五个字:“差点被上市”。实际上他们也有很多无奈,不完全是他们的本意。出家人以修学和教化功能为主,整个社会已经很浮躁很商业,寺院应该起到净化作用。台湾的弘法则不同,更多像是企业模式。

  CHINA.PSY 林紫:
  那在您自己的修学、教学、弘法过程中,有没有过困扰呢?

  济群法师:
  对自己的选择没有过困扰。对教学弘法,早年更偏向理论,后来更偏向应用,现在都会想:“这个有没有用?这是干什么用的?”

快速静心的“秘诀”:无所得。

  CHINA.PSY 林紫:
  您的弘法和教学工作其实很繁忙,会不会也偶尔产生一些压力和情绪的反应?

  济群法师:
  早年有。那时候在讲座中不能很自由,要“很认真”地准备,关注结果,关心自己讲得好不好;后来每天接待很多人、接受很多邀请,有时也会疲惫。虽然一直在弘法,但总体喜欢清静,更多是出于使命和责任在做。不过好在现在可以有选择,可以寻求更有效的方式帮助更多人,比如我们的菩提书院,我们制定好修学的标准和模式,大家就可以自己去学了。另外,我一向不太跟行政发生关系,会选择保持清高和独立。

  CHINA.PSY 林紫:
  有没有什么快速静心的“秘诀”可以更大家分享呢?

  济群法师:
  秘诀是:无所得。现象忙,内心不忙。根据当下的状态去做,不执着结果。再加上每天禅修,定期回到阿兰若住处。不喜欢每天忙,自己的保护系统很好。(笑)回到厦门,就跟苏州无关了,那边天翻地覆也与我无关。

爱“惹麻烦”的闲云野鹤

  CHINA.PSY 林紫:
  心理学喜欢研究家庭对人的影响。您觉得家庭和家人对您有什么影响吗?

  济群法师:
  除了信仰,其他影响都不大。我出家30多年,父母去世20多年了。几个兄弟间,出家的联系多点,在家的联系少点。出家的兄弟在弘法事业上有帮助,能够创造条件、提供环境,但在精神层面上是我影响他。(笑)

  CHINA.PSY 林紫:
  与在家的兄弟比,出家的兄弟间性格会更相似一些吗?

  济群法师:
  即使是出家的,性格也不同,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按照各自的性格做事,互不妨碍。

  CHINA.PSY 林紫:
  请您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自己好吗?

  济群法师:
  一个喜欢闲云野鹤、对世界又有一份热情的人;怕麻烦,但因为热情,所以又常常会“惹麻烦”。(笑)

相关链接:
济群法师主页:http://www.jiqun.com/
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http://www.jcedu.org/
菩提书院上海修学处:http://blog.sina.com.cn/u/1822370974

本文章对我有帮助
文章编辑:Jakey Luo
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开放。林紫上海心理咨询:021-64333183  林紫深圳心理咨询:0755-83864331
林紫北京心理咨询:010-51288370  林紫成都心理咨询:028-85291405
新浪微博评论/Weibo Comments:
专家心理咨询师:薛伟

直接预约

专家心理咨询师:薛伟

2011-11-03 浏览:188

擅长咨询领域:擅长解决社会文化相关的心理问题、青少年个人成长相关的心理问题、宗教相关的心理问题及白领阶层的婚姻与情感问题。

主任心理咨询师:王怀齐

直接预约

主任心理咨询师:王怀齐

2007-11-29 浏览:1450

擅长咨询领域:恐惧症、疑病症、焦虑症、强迫症、饮食障碍、性心理、生涯规划、人格调适、家庭教育咨询等。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滢

直接预约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滢

2011-01-11 浏览:806

擅长咨询领域:恋爱情感问题;婚姻关系问题;家庭成员关系问题;儿童、青少年成长问题;轻度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情绪问题。

资深心理咨询师:郭招华

直接预约

资深心理咨询师:郭招华

2010-05-13 浏览:324

擅长咨询领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青少年成长、夫妻关系、职业生涯及职场压力等方面。

专栏:林紫花开

林紫花开

作家:林紫

创建时间:2011-05-08

专栏:叶落有声

叶落有声

作家:叶斌

创建时间:2011-05-18

专栏:济群安心

济群安心

作家:济群法师

创建时间:2011-06-08

专栏:丁丁谈性

丁丁谈性

作家:丁力

创建时间:2011-09-01

专栏:部落传说

部落传说

作家:徐均

创建时间:2011-09-01

视频:奥斯卡短片——孤独的下棋老人

视频:奥斯卡短片——孤独的下棋老人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5
播放:66  评论:0

视频:BBC经典心理影片-两性奥秘(二)

视频:BBC经典心理影片-两性奥秘(二)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3
播放:83  评论:0

视频:积极的心理学与人生(英)

视频:积极的心理学与人生(英)

类别:专业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29
播放:48  评论:0

走进咨询室——婚姻诊断和治疗

婚姻诊断和治疗

类别:林紫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54  评论:0

静坐冥想的秘密

静坐冥想的秘密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3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