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更加明白了薛伟老师的话,为何我们如此恐惧死亡。
因为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关于”死亡的报告,而非死亡本身的报告。我们所亲历的,只能是对死亡的揣度,而非死亡本身,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把握死亡的真相——除非我们真的死了,同时我们又会回来,告知这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
然而,即使只是揣度,我们显然也缺少勇气。
一位会员分享说,他的朋友得了白血病,躺在医院里,虽然他知道,此时他应该去医院看他,鼓励他,给他力所能及的陪伴和安慰,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迈不动腿。甚至有时还开玩笑说,他太累了,上帝给他这次生病的机会,让他休息一会。
有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掩盖内心的虚弱。
我们总是很害怕提到死,怕想到死。甚至害怕和死相关的形象和数字,怕骷髅,怕4,怕去医院,怕看死人,怕受到诅咒。因为害怕,我们假装死亡离我们很远,甚至不存在。我们兴冲冲地制订各种计划,野心勃勃地想征服一切,只为了显示自己的青春和活力,昭示自己强壮的生命和野心,似乎如此,死亡就无法入侵。
然而生命的真相如此,不管你见或不见,想或不想,死亡,它就在那里。不长不短,不增不减。
“我们从死亡的子宫里出来,又回到子宫的死亡里去”,在主题分享中,金婷用这个开题。
这句话如此清晰地表明,生死是一个循环。生死相互孕育,彼此交融。可人类,到底历经了什么样的劫难,将死亡剔除于日常思考的殿堂?我们有追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就像生物有趋乐避苦的天性。死亡,一直被驱逐进黑暗的角落,直到它在幽怨中蓄积力量,将一切生的意义推翻,而彼时彼刻,我们甚至来不及对曾经的一切,做出任何修改。
因为一直在与死亡较量,所以我们甚至没有好好活过。
我们不断累积声名,以示影响不朽,不断更新换代繁衍生息,以示生命不朽;不断创建伟业,以示力量不朽;不断整容炼丹,以示容颜不朽……为了这些“不朽”,我们倾其一生,最终才发现,不过一团幻影。
“没有什么永垂不朽”,除了死亡。因此我们不应该对抗死亡,远离死亡,而应该和死亡同行,怀揣死亡而活着。因为怀揣死亡,才是怀揣不朽。
可是我们的血液里,因为恐惧,早已习惯对死亡的漠视,哪里习惯于注视。
甚至那些拥抱死亡,纵身投入死亡怀抱的诗人,在它怀抱的那一瞬间,他会真的超越会注视吗?还是害怕地闭上眼睛?没有人知道,——尽管,他们曾在诗歌中千百次描绘死亡,歌唱死亡。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拒绝死亡/就是拒绝岸上的沉沙/事物的内部/铀被方向和地理抽空/那岸上的芦苇在微风中摆动/时光在摆动/摆动岸边的叶子/摆动灯塔——戈麦
这些短命诗人,都被死亡的意象包围,这些想象如此瑰丽,使人失去分辨现实的能力。然而他们真的是直面死亡吗?没有人知道。
“我很喜欢《相约星期二》中的态度,因为思考死亡,所以才明白活着的意义。”IVY分享说。《相约星期二》的主人公,因为渐进性肌无力,每天都一点点地靠近死亡,并且这一过程全然发生在自己的觉知之下,也许今天发现不能走路,明天无法上床,后天就没法下咽,下一天就无力呼吸了……这痛苦的过程,使时间变得缓慢又漫长,生与死如此真实地交媾在一起,使主人公不得不思考,他要如何用有限的力量,使更多人受益,使他离开后,人世间还有他“曾经来过”的证据,因此他“相约星期二”,和更多人探讨生之意义。
这是向死而生的态度。
最经典的是:如果我们学会问自己,如果这是生命中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也许我们就不会为脸上的几粒粉刺而发愁,不会为客户的保单没有预期签订而忧心忡忡,更不会为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发表抗议。也许我们会关掉手机,立即和爱人通个电话;取光存款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或者对一个暗恋许久的人,倾诉爱慕之情……只要这样一个设问,对你来说,人生的重要次序就会变得清楚明了。
但设想过去呢?我们依然会回到原点,为一句责备闷闷不乐;为过高的体重耿耿于怀;为多扣的奖金忿忿不平;为离去的女人痛不欲生……
或者,我们还有更为终极的理解?
“当你说我死了。到底是谁死?这个我是谁?说到底,我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我,是一堆过去经验的累积以及对未来幻想的总和。害怕我之死,是害怕和与我相关之间的断裂。害怕失去我之存在的证据。当我们说到我死了,只能是自我的死亡。而一旦自我消亡,真正的活才会来临。因为这时你看到的世界,将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局部。当我们如此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活过。如果你好好活过,那将是每一秒钟都是融入生命的整体。每一秒钟,都意味着自我的死亡。”
◆ 末日预言告诉我们什么?
◆ 人类为什么喜欢预言:未来和末日情结
◆ 末日,你怕死吗?
◆ 2012世界末日来临,你会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98-0708
咨询邮箱:zixun@counseling.com.cn

擅长咨询领域: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 在婚恋情感、个人成长、学生问题、职场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有较丰富的咨询经验。

擅长咨询领域:1)压力应对:职场压力、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等已经明显到生活;2)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疑病等情绪管理类问题;3)职业规划:自我探索、个人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擅长咨询领域:各类神经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等)咨询与治疗,恋爱、情感、婚姻等问题的辅导和咨询,子女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青少年问题咨询,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创建时间:2011-05-08
创建时间:2011-05-18
创建时间:2011-06-08
创建时间:2011-09-01
创建时间:2011-09-01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10-15
播放:95 评论:0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7-31
播放:66 评论:0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5
播放:66 评论:0

类别:林紫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54 评论:0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3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