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吸引力法则
你是否注意到,你有时会“多喜临门”?
你在街上碰到一位久未谋面,心中正渴求相见的老友,站在街心交谈感觉不畅快,你和他决定去咖啡馆,正逢馆里咖啡打七折,等你付完帐,撕开发票联,发现竟然中了小彩!虽然只有五元,却使你更有兴致。
同样,有时你难免会说“祸不单行”:你刚去医院拔完牙;公司宣布解散,你失业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你的股票一夜之间缩水三成;你气急败坏,女友却非但不以体谅,还跟你不依不饶;到了最后,恐怕除了去酒馆里来个一醉方休,你想不出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心烦意乱了。
在每一瞬间,你都会有一种心情或感觉,而这些情绪或者感觉体验,相应的,都会使你散发出一种心灵感应。有时,这些心灵感应是消极的,而有时,则是积极的。
随着这些心灵感应的产生,有一些能量也会形成,对这些心灵感应进行反应。这种能量,同样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说,当你心生喜悦时,这时体内会产生更多的正面能量,来应对你这种喜悦情绪,从而吸引来更多的积极事件,使你“喜上加喜,多喜临门”;同样,当你心情郁闷,状态不佳时,你的体内会产生很多负面能量,来应对你的郁闷沮丧,从而吸引更多的消极事件,使你慨叹“祸不单行”。
这一过程,体现的就是“吸引力法则”。对这一法则运用得当,则可使我们“好事连连、坏事不再”。
吸引力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当你对所拥有的物品,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和思考时,你会发出一种心灵感应,吸引力法则对你的心灵感应进行反应,结果,你获取了更多你心灵感应到的东西——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积的。
比如,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孤独,缺人爱,没有男友,没有知心朋友,就连家人也很少关心你,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灵感应,而慢慢地,你会发现一系列情形都在印证这一想法,老板责备你,同事对你冷嘲热讽,就连家人打电话来,也是说妈妈生病了,买药要花钱。
吸引力法则,就像一个环形圈,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对你的心灵感应都会做出反应,然后,再反馈给你更多你正在感应的东西。
明白这一法则,就是要使你明白:当你对你观察和思考的对象,感觉到满意时,你会感到高兴,会产生喜悦之情,而这一心灵感应,会吸引来更多你想要的东西;相反,当你对你观察和思考的对象,感觉到不满意,不喜欢时,就是你需要运用吸引力法则的时候了——你可以根据这一法则,放弃吸引你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要的东西,而吸引你想要的东西。
换句话来说,就是学会主动吸引。
吸引力法则心灵运用手册:
有没有检察过你使用的话语?有些人喜欢使用口头禅:累死了,烦死了,胖死了……
再看说话的人,喜欢说“累死了”的人,果真总是很疲惫,没有活力;喜欢说“烦死了”的人,很难得静下心来,体会喜悦;而同样,喜欢说“胖死了”的人,即使好不容易体重下来几斤,但很快,体脂就会“如她所愿”地反弹回去。
语言是思想的反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你的语言,都倾泄了你的思想秘密,都体现出了你的心灵感应。当这一感应经由产生,吸引力法则就开始运转了,结果,你得到更多你所感应到的东西。当你总说自己累时,你果真就喘不上气来;你告诉自己很烦,你怎么能静下心来呢?你只会更烦;而你总在提醒自己很胖,可以想见,身体只会以更胖,来不辜负你的“期望”。
也许知道了这点,你决定改变一下这些口头禅,告诉自己:别这么累;不要烦,不能烦;不可以这么胖……
没想到,你同样会落入负面吸引的圈子。事情并不会如你所愿地发生改变。
当你使用“不要、不是和不”的时候,你的注意力、精力其实依然集中在你所指向的事物上。心灵感应接受的指令,依然是:累、烦、胖。
有没有进一步问问自己:我要什么呢?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呢?
答案找到了:我要精力充沛,全身充满活力;我要沉着冷静,心生喜悦;我要身材苗条,惹人生羡……完成话语的置换看看?现在,你要的不是“不累、不烦、不胖”,而是“活力、喜悦和苗条”。前面的心灵感应是负面的,会吸引来更多负面的,你所不要的东西;而后一种,则会产生积极的心灵感应,结果当然会如你所愿。
当话语改变时,心灵感应也会发生改变,因为,一次只能发生一次心灵感应。用积极的话语,替代消极的话语,也就是剥夺了消极的心灵感应发生的机会。
◆ 第一步:明析你的真实愿望
◆ 第二步:高度重视你的愿望
◆ 第三步:相信愿望实现
◆ 心理专家谈心灵感应:钟华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98-0708
咨询邮箱:zixun@counseling.com.cn

擅长咨询领域: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 在婚恋情感、个人成长、学生问题、职场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有较丰富的咨询经验。

擅长咨询领域:1)压力应对:职场压力、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等已经明显到生活;2)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疑病等情绪管理类问题;3)职业规划:自我探索、个人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擅长咨询领域:各类神经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等)咨询与治疗,恋爱、情感、婚姻等问题的辅导和咨询,子女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青少年问题咨询,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创建时间:2011-05-08
创建时间:2011-05-18
创建时间:2011-06-08
创建时间:2011-09-01
创建时间:2011-09-01

类别:专业心理视频
日期:2013-07-18
播放:603 评论:0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3-03-28
播放:1386 评论:14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7-31
播放:745 评论:5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5
播放:167 评论:10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184 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