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在人际互动中,也是如此。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声不经意的叹息,里面都包含着很多信息:你有什么样的沟通模式?你有何种依恋关系?你有哪种防御机制?……看到这些,自然也能看到,你和对方在哪个点上,容易卡住;在哪种情景下,又比较感觉默契。
找到最适合你的互动,从关系中获取滋养,你的幸福感,自然会飙升。来吧,9月15日,相约沙龙“关系中的微互动”!
咨访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雇佣之间……存在一个主体一个客体,一个甲方一个乙方吗?经典“静态”心理动力学中,确实有这种主客体之分;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心理动力学,更强调双方的互动性,没有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两者同时存在,互为镜像,是一种“主体间性”。
当主客体的身份消融时,时间的限制缩小,过去和未来都在此时相遇,在此时此地,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呈现。
什么是微互动?
“TINA无意间说了一句话,LISA却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她觉得TINA在指责自己。NISA很委屈,没有呀,我只是说我更喜欢另一种做法,没有说她做得不好!”这样的情景,是否在生活中一再出现?
“感受到被指责”,这也许是LISA在关系中,容易出现的互动模式。而TINA,虽然在语言上没有表达出指责之意,但他的嘴角轻轻一撇(很难觉察),传递出不接纳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LISA会有被指责之感。
这就是“微互动”。它包含了多层次的交流和表达,语言、情绪、肢体、有意识、无意识……这些信息,虽然发生在此时此刻,但它反应了你惯常使用的特点和模式。了解这些模式,就有助于你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互动更加顺畅,甚至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
LISA:当我发现自己有了“容易感觉到受责备的倾向”时,我回想起很多事,确实,从小就是在父母的指责中长大的,所以过得很小心谨慎,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伴侣也很苛刻,容易指责他。这是一种自动反应模式,使我经常感觉到孤立,我决定改变。从此我注意了很多,当这种感受一出来时,就会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样?
了解自己的模式,并不一定立即发生改变,但它会让你变得有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这种模式,也可以选择改变或替换更好的方法。
“他总说爱我爱我,但我却不太确定。他开玩笑说我‘铁石心肠’,我默认了,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当我充满情感地想靠近他时,他的身子会本能地往旁边倒,然后才接住我。而且他说话,很少直视我的眼睛。也许是这些告诉我,他并没有他说的那样爱我。”
“当我们发生争吵,我希望能一直吵下去,直到水落石出,将问题解决。但只要我声调抬高,他就避而不答,连架也吵不起来。但每次都是他开始,一点小事来指责我的错误,引得我勃然大怒。真怀疑他是故意的。”
“他责备我将他的东西乱扔,贵重的东西都当垃圾扔掉了……但我发现,虽然他说很贵重,却随意放置,一点也没有体现出重要性。”
……从这些互动,你看出了什么?这些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根据这种描述,也许我们能得到一种解释,但这并不真实。因为这只是主体一方的陈述,如果我们想看到“全貌”,需要对另一个主体进行了解,当然还必须了解,在这过程中,双方的肢体动作和情绪。
在9月15日的沙龙中,庞美云老师将以表演体验的方式,看清主体双方的互动模式。
微互动中的“在场性”
当你觉得互动遇到障碍时,往往包含了各种”移情”。要想这种“互动”流动起来,需要创造更多的“在场时刻”:即内容一致,感受同质,朝向同一个目标方向的对话性互动单元。在这过程中,双方都知道:“此时此地,在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个时间通常在几微秒到数秒钟之间。例如:
治疗师:你有没有意识到三次咨询你都迟到了,这对你来说不寻常。
来访者:是的,我知道。
治疗师:关于这你有什么想法?(这一互动组成了一个在场时刻)
来访者:我想我对你很生气。沉默。(第二个在场时刻)
来访者:上周你说的话真的惹恼我了……(第三个在场时刻)
正是这些“在场时刻”,推进了互动的“前行”。虽然它看上去有种不连续性,很少以线性方式进行,但当它们串连在一起,就会向着目标前行。
通过了解这些微互动,创造更多在场时刻,从关系配对中演变出一系列微调节模式。也许它们并未被完全觉知到,但对你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至少,你会减少很多压抑。
【9月心理沙龙】关系中的微互动
时间:2013年9月15日(周日) 18:00~21:00
* 指导:庞美云 *
主任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
1998起开始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参与编著数本婴幼儿心理健康、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是《当代学生》、《聪明宝宝》、《孕味》等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性格开放、自信,亲和力强,思维敏捷,善于沟通。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98-0708
咨询邮箱:zixun@counseling.com.cn

擅长咨询领域: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 在婚恋情感、个人成长、学生问题、职场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有较丰富的咨询经验。

擅长咨询领域:1)压力应对:职场压力、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等已经明显到生活;2)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疑病等情绪管理类问题;3)职业规划:自我探索、个人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擅长咨询领域:各类神经症(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症等)咨询与治疗,恋爱、情感、婚姻等问题的辅导和咨询,子女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青少年问题咨询,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创建时间:2011-05-08
创建时间:2011-05-18
创建时间:2011-06-08
创建时间:2011-09-01
创建时间:2011-09-01

类别:专业心理视频
日期:2013-07-18
播放:603 评论:0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3-03-28
播放:1386 评论:14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7-31
播放:745 评论:5

类别:生活心理视频
日期:2012-06-15
播放:167 评论:10

类别:应用心理视频
日期:2011-10-18
播放:184 评论:8